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应用技术研究

  • 佛山地铁三号线火桂区间新增线缆廊道竖井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吴纯奇;

    为解决广湛高铁佛山站建设引入三号线工程的技术难题,在已建成的火桂区间隧道中间增设佛山高铁站地铁站,确保三号线工程实现分段运营,聚焦区间新增线缆廊道竖井工程,提出一种基于“设计—施工—监测”闭环控制的竖井施工技术体系。通过优化竖井结构设计、创新应用全套管全回转钻机工艺,并结合实时自动化监测体系,解决了邻近既有隧道施工扰动控制、竖井—联络通道接驳精度及地层稳定性等难题。结果表明,该技术方案不仅降低施工风险30%以上,隧道变形严格控制在规范限值内,保障了三号线工程分段载客运营隧道结构安全,为城市轨道交通与高铁枢纽协同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2025年03期 v.23;No.97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0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冷轧低合金镀锌板HC380LAD+Z冲压开裂分析

    尹树春;刘宇;

    针对某车企采用A钢厂生产的1.8mm厚HC380LAD+Z冷轧镀锌钢板冲压汽车零件时,冲压阶段某批材料出现严重的开裂现象。通过分析冲压前钢板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显微组织等方面的异常情况,并同步基于 AutoForm 软件对零件冲压成形过程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对于HC380LAD+Z镀锌板冲压该汽车零件时出现失效,通过对材料进行分析,该材料时效作用造成冲压过程中对材料阈值要求降低,通过减小板料与模具之间的动摩擦系数、减小压边力等方式来缓解冲压开裂问题。通过实际优化成型工艺和材料成形性能,零件冲压合格率达到98%以上。另外,结合零件仿真分析,材料n值与零件成型有密切关系,n值大于0.13时可有效降低零件开裂问题发生率。

    2025年03期 v.23;No.97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9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职教本科研究

  •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职业本科院校治理现代化的守正与创新

    程德慧;

    职业本科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一种新的教育类型,实现职业本科院校治理现代化是实现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逻辑。当前职业本科教育发展中存在着办学定位不明确、治理模式不科学、治理思维固化僵化等问题,深入理解职业本科院校治理能力守正与创新的辩证关系,从治理的目标纬度、价值纬度、成效纬度、方法论纬度把握守正创新的内涵,在多主体办学、创新要素融合、二级管理实体化、权力结构扁平化等方面革故鼎新,对促进职业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2025年03期 v.23;No.97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2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数字技术赋能职业本科院校教学与管理协同创新路径研究

    靳大伟;张军;

    近年来,数字化转型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职业本科院校作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构成,兼具高等教育属性与职业教育特色,在教学与管理层面呈现出独特发展诉求。然而,其数字化转型进程中陷入数据治理、能力结构、场景融合、制度保障等方面的困境。职业本科院校需突破传统路径依赖,在资源分配、系统整合、评价体系及制度保障等维度探索创新路径,以实现教学与管理的深度协同,为数字经济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2025年03期 v.23;No.97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8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 市域产教联合体与专业群融合建设的动因、困境与策略

    刘辉;刘明明;郑乔匀;

    市域产教联合体与专业群融合建设为提升产教融合质量提供新的路径。从产业、教育、机制等需求视角,分析了市域产教联合体与专业群融合建设的必要性,对照产教融合建设历史经验,从体制机制、资源整合等方面梳理了制约市域产教联合体与专业群建设的主要问题,结合典型案例,围绕治理结构制度化、运行机制市场化、资源整合实体化、评价体系一体化,提出了市域产教联合体与专业群融合建设的行动策略,为我国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提供新的思路与实践参考。

    2025年03期 v.23;No.97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0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 知情行合一: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

    张慧芳;贺静;崔发周;

    我国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改革长期致力于解决“知行分离”“理实脱节”的问题,而对职业情感、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的培养较为忽视,难以适应人工智能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基于此,以多类主体访谈获取数据资料,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探索并构建了高职院校“知情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框架,提炼出该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实施路径。该模式的主要特征是情行互彰、知情互构、知行互融,构成要素涵盖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基地、教学团队、文化建设等方面,实施路径则涉及综合性人才培养生态构建、“三师型”教师培养、评价改革等多个层面。

    2025年03期 v.23;No.97 3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4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数智融合背景下高职课堂教学改革的意义、困境及实践

    李骅庚;黄辉;

    数智融合为高职课堂教学带来了更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个性化的学习体验、精细化的教学评价等。然而,改革面临着诸多困境,包括高职院校教师数字素养不足、教学资源数字化程度欠缺、虚实共生能力不足、教学内容与方法脱节于数智技术的发展以及教学评价体系单一等。为突破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以“主体结构检测”课程为例,将数智融合覆盖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形成全流程数智化育人的新路径。

    2025年03期 v.23;No.97 4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8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K-means算法的学前教育学生成绩聚类分析

    方琼;

    现有的学生成绩分析方法多依赖于单一维度的成绩数据,难以反映学生多元学习表现。从课程类型的宏观视角出发,运用K-means算法对学生的三类课程平均分进行聚类分析,聚类结果表明,学生在三类课程中的表现存在显著差异。针对聚类结果各个群体的特点,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教学改进建议。同时,从学生、教师与教学管理者角度提出具体建议:学生应主动参与实践与操作任务,提升综合能力;教师应以学习者为中心,设计差异化教学任务;教学管理者需依据学生群体的学习特点,优化课程设置并提供精准资源支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确保课程设置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匹配。

    2025年03期 v.23;No.97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0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大思政研究

  •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因、现实困境及路径指向

    刘建成;周奎;徐专;

    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高校赓续伟大建党精神的必然选择、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促进伟大建党精神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全面厘清伟大建党精神融入的逻辑起因、深刻揭示伟大建党精神融入的现实困境、全面探究伟大建党精神融入的路径指向,从而充分激发伟大建党精神涵养新时代大学生的价值潜能,大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2025年03期 v.23;No.97 7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0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何为.难为.应为:基于CIPP模式的高职思政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三维探究

    牟佳宏;

    思政课教学评价关乎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落实。指标体系是思政课教学评价各要素的集中体现,是理论研究能够应用于实践工作的关键所在。将CIPP评价模型引入高职思政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具有内在的耦合机理,但亦有其内在梗阻,主要表现为:评价目的异化下的价值梗阻、评价内容窄化下的发展梗阻和评价机制简化下的主体梗阻。为破解这一问题,应遵循科学理念以确保评价导向、坚持正确原则以把握评价内容,划分指标层次以提升评价效能以及构建保障机制以规范评价行为。

    2025年03期 v.23;No.97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0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红匠”理念的职业教育校企党建融合策略研究

    刘春鹏;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人才培养具有供需吻合、育训结合、产教融合的鲜明特点,更加注重职业性和适应性。新时代职业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加强校企之间党建与业务的双融合。基于此,就当前校企合作重业务、轻党建的事实表现进行分析研究,针对校企党建融合存在的不足之处,给出应对策略和解决思路。根据新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特点,结合校企党建融合现状,提出通过坚持党建引领,激发内生动力;通过聚焦立德树人,激活思想教育;通过强化政治学习,激荡奋进力量。在提出的“红匠”理念下,充分把握职业教育办学特点,全方位提升校企党建的亲和力与融合度。

    2025年03期 v.23;No.97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2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职院校工程伦理教育:实践要义、现实困境及突围路径

    胡亦杰;

    高职院校工程伦理教育的实践要义在于可培育出具有工程伦理素养的工程技术人才,从而有效应对新质生产力带来的伦理挑战,满足社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促进工程技术领域的健康发展。然而,高职院校工程伦理教育关注度不足、教师缺乏工程伦理教育能力、工程伦理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工程伦理教育教学方法陈旧等现实困境,弱化了工程伦理教育效果。为此,高职院校可通过落实德育理念、紧抓教师素养、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学生主体等突围路径,提升学生工程伦理素养,助力工程技术人才更全面地发展。

    2025年03期 v.23;No.97 98-10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5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学术纵横

  • 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准备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高廊朗;温红梅;衣弘扬;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高等院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以黑龙江地区高校学生为调查对象,运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创业意愿、个体特质及创业环境对创业准备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创业意愿(个体对创业感兴趣的程度、执著程度、5年内创业的可能程度、将来创业的可能程度)、个体特质(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及创业环境(学校、政府、社会组织)均对大学生创业准备行为产生正向影响。基于此,本研究提出相关建议、促进大学生创业。

    2025年03期 v.23;No.97 112-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5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我国装备制造大类高职生就业质量的实证研究

    王洁;郭伟刚;

    基于麦可思研究院2014—2023届中国高职生就业调查数据,构建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组合赋权,将装备制造大类高职生与全国高职生平均水平的就业质量进行了量化比较。研究表明,“薪资水平”与“就业比例”为评价指标体系中权重较大的两项正向指标,对体系中各指标权重以及指标对应影响因素的分析,结合某高校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做法,为制造类高职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提供论据与启示。

    2025年03期 v.23;No.97 118-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6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